艺术改变乡村 现代艺术来到传统村庄(3)

在与艺术家朝夕相处的艺术艺术生活中,村民们逐渐对绘画产生了浓厚的改变兴趣,孩子们五彩斑斓的乡村现代涂鸦瓦片,建筑工人、到传村民们的统村即兴绘画,都成为美术馆收藏的艺术艺术作品。“你们的改变美术馆”刚建成,就举办了两次画展:第一次是乡村现代改造这所美术馆的两名建筑工人的作品;第二次是当地村民杨正斌的画展。

“故乡很小,到传小得只盛得下,统村两个字。艺术艺术”

仅有13个字的改变短诗,被镌刻放置在“你们的乡村现代美术馆”的房顶上。这首诗也是到传信王军最初改造村庄的灵感来源之一。

“‘故乡’两个字是统村情感的连接,我们希望通过艺术的注入,将乡村交给生活在此处的人。乡村是村民们的家,也是游客旅途中的一个家。”信王军说,用创作来讲故事,让村民自己为村庄代言。

这一理念,最终落地到了村口的一幅壁画:《爱照相的小女孩》。画中的女孩名叫杨自煊,是帕连村土生土长的傣族姑娘。画中,她俏皮地举起照相机,用自己的镜头见证着村里的发展与改变。因为这张创意壁画,这堵普通的青砖墙已经成为村里的“门面担当”,更是游客心中的“网红打卡点”。

挖掘民俗,形成特色资源

一路走进织锦之家,只见几名村里的傣族妇女正在熟练地织锦。指尖翻飞、一梭一线,织工精巧、图案别致的傣族织锦在她们的手上绽放。别看现在织锦之家有声有色,傣族织锦技艺曾一度在帕连村失传。“恢复织锦技艺,既可以传承傣族传统文化,又能为村庄增加新的旅游资源。”陈以晓说。

白兴秀和几个姐妹是村里仅有的接触过织锦的村民。为了将这项技艺重新发扬光大,她们四处学艺,终于在云南龙陵县的一处傣寨找到了“师父”。最终,失传的织锦技艺在帕连村再度生根。

在白兴秀的家中,有一间专门展示织锦制品的屋子。白兴秀举起其中一块织锦展示,色彩艳丽、细节精致。有时,她也会做手帕等日常生活用品,“很多游客慕名而来,做得越好越卖得上价。”

发表评论

您的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. 必需的地方已做标记 *